很多企业缺少合规的发票(原因是不想承担较高的个税及社保成本),列支人工费用,使得灵活用工平台(或众包平台)有了大量需求。目前,大量的灵活用工平台,服务的税务痛点需求,并不是服务于人力资源供需。
在说灵活用工前了解一下税筹,税筹是帮助企业合理的执行税法,不交冤枉钱,比如你的个人所得税,年终奖一次发放和分配到工资中去分别发放,要分别计算,减少个人的税收负担,这就是合理的税筹方式。 像一些企业掩盖收入、虚列费用、购买专票等行为都是打着税筹的幌子的犯罪行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灵活用工本身是一种模式,简化的说就是搞“兼职”(有点偏颇),假如有一天你做大做强了见投资人可以改口叫做“灵活共享经济”,在这种模式下的人员可以称作“自由职业者”、“兼职人员”、“灵活用工人员”。 本质上灵活用工是税筹的一种落地方式,是企业优化成本结构的一种具体办法,指企业短期及项目性用工模式,同时也是传统固定用工的补充。包含劳务派遣、外包用工、非全日制用工、退休返聘、实习等劳务用工,以及其他招用短期或临时性人员的用工方式。 和传统用工模式简单对比如下: 1)传统用工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出现问题纠纷适用于劳动法,关系固定,企业责任大。养着你,难,辞了你,更难。 ●企业成本相对较高、负担较重(薪资、福利)风险大(劳动纠纷、工伤)员工个税费用高。 2)灵活用工 ●有服务协议无正式劳动合同,双方出现问题纠纷适用于民法,关系灵活,责任各自承担。 ●大大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利于聚焦核心业务,个人收入明显提升(很多灵工者是不交个税的)。 简单粗暴地鉴别方式:凡是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存在服务关系的基本都可以归类为灵活用工。 随着社会的产业用工结构变化,灵活用工模式渐渐浮出水面,疫情正是一把火逼迫企业把“灵活用工”推到了台面上,也引来了无数企业的疯狂窥探。 各方加持加码下,各类产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万亿级市场初成规模,又一个风口来了! 举几个例子: ●传媒行业—自媒体KOL结算; ●电商行业—推广返佣结算; ●物业行业—(渠道佣金结算); ●旅游行业—导游、志愿者、翻译员、导购结算等; ●数娱行业—作家、写手佣金结算; ●教育行业—线上教师结算; ●支付行业—POS推广人员结算; ●培训行业—讲师、教练、老师、顾问结算; 以上,仅仅是一些例子,本质是不签实际劳动合同的用工模式基本都可以匹配“灵活用工”模式。 当然,现在有很多企业,将劳务用工也转化为灵活用工,从而解决个税和发票扣除问题。 虽然灵活用工有税筹的背景支撑,但整个产业链中涉及的角色也有各自的痛点,一起来看下: 1)企业端(B端) 合规风险大,大量公对私(工资),税务稽查无凭证(常指资金流、数据流、凭证流三流合一),短期或临时兼职人员配合度低,因个税承担归属易产生纠纷; 运营成本高,企业采用传统方式发放报酬,工作质量取决于员工专业水平、工作质量难保证。 传统发放流程三个核心环节: 1.核算:核对发放报酬过程繁琐,增加劳动量,让企业的HR与财务陷入事务性工作。 2.发放:到账时效性无法保证,资金到账无反馈。 3.个税申报:个税申报流程复杂,过程难掌握,需大量人工参与。 财务成本高,发放对象为个人,个人无法给企业提供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面临现金或个人转账等无票支出问题,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没票无法抵扣,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很多企业铤而走险的问题,比如去买票。 2)用户端(C端) ●纳税率高,最高到40%,扣税高? ●纳税流程繁琐。 ●收款方式多样化,要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等多种收款方式。 3)税务局(G端) ●征收难,缴税概念薄弱。 ●核算难,人数众多,种类繁杂,无法进行准确核算,很快税务之间的数据将会打通,打通后会大大缓解。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能说正题了,来看业内的解决方案。大部分企业都是以平台形式给企业及用户提供服务。我们来看平台定位: 前置条件,作为平台服务方通常拥有2选1核心资质 税务局委托代征代缴资质: 如果想开展业务平台方必须与税源地税务局签署《委托代征代缴合作协议》才可以做这项业务。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业务量的增加,这些地方的税务局也是越来越有标准,越来越严格。 人力资源资质: 这个资质也是支持的,虽然两个资质都支持同一项业务,但是却是两种模式,外观相似不代表内核相同,本文阐述的内容主要是指代征代缴资质,而人力资源资质却存在一定的风险,请慎重。 两种资质不分大小,只有获取难度差别,这个难点主要因素有地方政策、税务局领导资源等,自己脑补吧。总的来说是代征代缴资质>人力资源资质,能拿到代征代缴资质说明这个企业不缺人不缺钱,背景肯定也不差。 从安全角度来看,尽量选择有代征代缴资质的企业作为平台方来承接业务。但人力资源资质是一种众包业务模式的必须资质,部分平台方是同时拥有两项资质的,这是极好的。 ●签订服务协议(线下),B端企业和平台签订服务协议。 ●企业将结算款项及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充值到平台。 ●平台给企业提供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个看具体情况提供,承担的服务费费率也不同。 ●平台与自由职业者签订电子协议,一般是以小程序的形式进行电子签约。 ●c端对b端企业进行服务(实际上都是服务后来平台发个钱而已)。 平台将指定的税后报酬发放给用户,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大部分企业的付款方式占比为银行卡占比90%,支付宝占比6%-7%,微信占比3%-4%。 ●平台帮助c端实现代征代缴,一般个税为0.5%—2%,一般政策下,3万以下免个税,3-10万为一个阶梯,10万以上为一个阶梯。坑比较多,产品实现上也比较麻烦。10w以上是大部分税务局的敏感点,但是市场体量又非常大,让人又爱又恨。 以上,业内的平台基本都是这个运作模式,不管业务层面如何衍生变化,核心就是这个图。 平台的法律依据: 要想业务玩的转,政策法规少不了,几个核心关键点依托,分别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税务机关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可以按照国家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受托单位和人员按照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纳税人不得拒绝。 《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5号)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个体工商户包括:(三)其他从事个体生产、经营的个人。 第四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地方国家税务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附征率的公告》 自由职业者所得税核定,申请核定征收额政策依据相当于把每一个服务于企业的兼职或自由职业者,视同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工商户来管理并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完税。 根据国税和地税关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相关规定,个体工商户个税的核定范围根据人员取得生产、经营所得的行业不同进行处理,根据所服务不同行业客户历史结算薪酬和应税所得额平均值,将自由职业者或兼职人员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这个模式玩法分两层,上层是业务玩法,下层是支付玩法,所以说这个产品是业务+支付的一个定向组合,所以说一些业内的支付公司有优势就在这里。 1)业务层 发薪完税平台: 模式说明:这类企业的业务玩法主要是专注于发薪完税,不搞噱头不搞虚的,实实在在就是发薪,简单粗暴直接解决核心问题。 这类玩法主要分成两部分,企业用户通过平台提供的PC端后台进行录入操作,C端用户在小程序/APP完成签约及收款查询。 简单高效,不拖泥带水,同时也支持接口对接模式,用户群体广泛。 大数据匹配用工平台: 模式说明:运用“大数据”+“灵活用工”两个风口的概念,这类企业主打平台智能匹配供需的机制,平台对人才做梯度认证,平台负责进行B&C匹配。不仅解决了发薪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供需双方标准不统一,沟通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 任务众包平台: 模式说明:简单梳理一下流程,B端用户在平台发布任务,C端抢/接任务并实际服务后确认完成,B端企业确认工作量并生成支付账单。主要目的是将整个过程透明化、流程化,对证据链的存证是有一定意义的。 这种模式相较A模式操作更复杂,主要针对的是传统行业,但从业务角度来看是目前相对合规的方式,也是证据链存证最完整的方式。 一站式服务平台: 模式说明:这类企业在满足基础的发薪完税的需求之上,提供了产业链的增值服务。 比如,通过发薪记录可以测算该人的大概信用及偿还能力,为c端提供了一定限额的贷款服务,同样针对B端提供了贷款服务,保证了B端企业在资金紧张或特殊情况下可以按时发放薪资,先行垫付。 还有就是人力供应链协同等。当然了,垫资什么的肯定是最赚钱的,但是风险也很大。 但我个人觉得思路很好,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一下。这一类企业大部分都是人力资源企业,我承认,他们还是很懂业务和需求的,这也是这一类企业的优势。 2)支付层 支付层主要涉及到银行及银行对外提供的能力问题,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 代付能力: 平台将钱打给c端大部分使用的是代付能力,各大银行提供的能力范围不尽相同。 账户体系/台账体系: 产品平台的底层都是账户体系或台账体系,这里也不赘述。懂支付的一眼就懂,不懂的解释再多也没用。 银行打款方式: 有渠道的聊聊转账费用、提现费用啥的,降低一下成本,基本也就这样了。毕竟能省一块是一块,笔数和量上去了以后也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控制。 3)微信打款方式 主要是指给c打款到微信的打款方式。 目前市面主流使用的是单笔转账到红包、单笔转账到零钱,对于支付公司来说还好,但一般企业想踏足这个领域也许搞的定产品但不一定搞的定额度。而且微信打款方式比较繁琐,对于企业和平台都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整体市场需求较弱。 本质上灵活用工是税筹的一种落地方式,是企业优化成本结构的一种具体办法,指企业短期及项目性用工模式,同时也是传统固定用工的补充。包含劳务派遣、外包用工、非全日制用工、退休返聘、实习等劳务用工,以及其他招用短期或临时性人员的用工方式。 4)支付宝打款方式 同微信,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体验好,市场需求较为强烈。 以上,只是简单的列举,一个通道的接入是需要详细评估的,需要贴合自身业务。